天上飞的、地上跑的、水里游的,吃的、看的、闻的、补的、用的……在上周五开幕的本届农业博览会上记者看到,参展商们纷纷打出了“绿色食品”、“无公害农产品”等的健康牌,但其中有个别商家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消费者可要睁大了眼睛。 这次农博会上,仙居的杨梅、三门的脐橙等品牌的农产品都将“绿色食品”的标志放在宣传手册首页的醒目位置,工作人员介绍说:“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,崇尚绿色消费,追求生活质量,因此发展绿色食品前景广阔。”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,有超过一半的参展商都以“绿色食品”、“无公害”和“有机食品”吸引消费者的眼球,不少展位的广播宣传都以此作为重头戏,而他们的产品上除了自己产品的品牌标志外,都加上了这类认证标志。记者一走进宁波展区就看到“宁波绿色农产品”的标志图案,记者采访了宁波紫云堂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展位上的工作人员,他告诉记者,这个标志是宁波市认证标志。 记者随后又找了参展的宁波市农业局领导。据了解,宁波此举是为了促进当地绿色农产品规范有序的发展,鼓励企业积极争创无害有益的农产品,以一个明确的组织来具体负责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。该标志由宁波市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公布,凡生产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均可自愿申请使用该标志。使用产品标志的产品必须符合该办法规定的使用条件,经宁波市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后,颁发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及编号,并进行公告。 但是记者也发现了有个别商家混水摸鱼,明明没有通过认证,却偏偏喜欢打出“绿色无公害”的招牌。记者在“乐清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总汇”的展位上发现,其所展示的产品上都没有任何的认证标志,但宣传单上却赫然印着“推进‘食无忧’工程、打造绿色乐清、服务市民”的字样,且该宣传单上的产品图案都没有此类认证标志。记者特地询问了展位的工作人员,他说:“我只是开店的,我们店就是绿色农产品总汇,认证的事不关我的事,是其他厂家放到我的店里来的。”记者告诉他绿色食品的牌子不能随便打,必须通过认证时,该工作人员就推说他不是负责人,并拒绝了记者的继续采访。 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,如何识别绿色农产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日益关心的问题。目前市场上的绿色农产品主要分为有机食品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,这些农产品都有严格的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,须经专门机构认证,颁发统一的产品标识。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,务必要认准标识,别让不良商家给蒙蔽。 |